籃球規則解釋 第17條 擲球入界
17-1 陳述:
在擲球入界中,在擲球入界隊員的球離手之前,擲入動作有可能造成持球的手超過分隔界內區域與界外區域的界線平面。在這種情況下,避免通過接觸仍在擲球入界隊員手中的球來干擾擲球入界,仍然是防守隊員的責任。
17-2 舉例:
第3節比賽計時鐘還剩4:37,判給A1擲球入界。當A1持著球時:
(a) A1伸手越過了界線的平面以致球處于界內區域的上方。B1在與A1無任何身體接觸的情況下抓A1手中的球,或將他手中的球拍掉。
(b) B1伸手越過界線去搶斷A1傳給場地上 A2 的球。
解釋:
在這兩種情況中,B1都干擾了擲球入界,因而延誤了比賽。裁判員宣判違例。另外應給B1一次口頭警告,同時通知B隊主教練。這個警告應適用于在剩余比賽中的所有B隊隊員。任何B隊隊員重復出現任何類似行為時,都將導致一次技術犯規。擲球入界應重新執行。
17-3 陳述:
第4節或每一決勝期中,當比賽計時鐘顯示2:00分鐘或更少時,防守隊的隊員不得移動他身體的任何部分越過界線去干擾擲球入界。
17-4 舉例:
第4節比賽計時鐘還剩54秒時,A隊擁有擲球入界權。在遞交球給擲球入界隊員 A1 之前,裁判員給予了一次非法越過界線的警告手勢。之后,在擲球入界的球越過界線前,B1朝A1移動他的身體越過界線。
解釋:
應宣判B1一次技術犯規。
17-5 舉例:
在第 4 節比賽計時鐘上的顯示還剩余 51 秒時,A 隊擁有擲球入界權。在將球遞交給擲球入界隊員 A1 之前,裁判員沒有做非法越過界線的警告手勢。之后,在擲球入界的球越過界線前,B1 朝 A1 移動他的身體越過界線。
解釋:
因為裁判員在將球遞交給擲球入界隊員 A1 之前沒有給出警告,該裁判員應鳴哨,并此時給予 B1 一次警告。該警告也應通知 B 隊主教練員,并且該警告應對所有的 B 隊隊員在比賽的剩余時間內出現的類似行為均適用。應重新擲球入界。
17-6 陳述:
擲球入界隊員必須將球傳(不是遞交)給在比賽場地上的同隊隊員。
17-7 舉例:
擲球入界隊員 A1 把球遞交給在比賽場地上的 A2。
解釋:
A1已發生擲球入界違例。在擲球入界中,球必須離開A1的手。應判給B隊在原擲球入界的地點擲球入界。
17-8 陳述:
在擲球入界中,在球被傳到比賽場地前,其他隊員不得將他們身體的任何部分越過界線。
17-9 舉例:
擲球入界隊員A1從裁判員處得到了球,并且他:
(a) 將球放在地板上,隨后球被A2拿走。
(b) 傳球給位于界外區域的A2。
解釋:
在這兩種情況中,A2都發生違例,因為在A1將球傳過界線前,A2移動他的身體越過了界線。
17-10 舉例:
在A隊投籃成功或者最后一次罰球中籃之后,準予了B隊一次暫停,暫停后,B1從裁判員處得到球,在端線執行擲球入界。然后B1:
(a) 將球放在地板上,隨后球被B2取得。
(b) 將球遞給同樣站在端線后的B2。
解釋:
在這兩種情況中,B2的舉止是合法。在一次成功的投籃后或最后一次的罰球成功后,對于 B 隊僅有的限定是:B 隊擲球入界隊員必須在 5 秒鐘之內將球傳到比賽場地上。
17-11 陳述:
如果第4節和每一決勝期的比賽計時鐘顯示2:00分鐘或更少時,已判給在后場擁有球權的隊獲準了暫停,暫停結束后,該隊主教練有權決定擲球入界是在該隊的前場擲球入界線處執行或在該隊的后場執行。一旦主教練已做出了他的決定,這就是一個最終且不可以改變的決定。
在這同一個比賽計時鐘停止的時段內,兩位主教練如有進一步的暫停請求想去改變該擲球入界的地點,那么,在后面的暫停后不得改變原有的決定。
如果在一起違反體育運動精神的犯規后,或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后,或打架情況后準予了暫停,那么暫停結束后,應在該隊前場擲球入界線處執行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
17-12 舉例:
第4節,比賽計時鐘還剩35秒,A1后場運球時,球被一名B隊隊員拍擊后從罰球線延長線出界。準予了A隊一次暫停。
解釋:
最遲在暫停后,主裁判就應詢問A隊主教練決定在哪里擲球入界。A隊主教練應大聲用英語告知“前場”或“后場”,同時用他的手臂示意應執行擲球入界的地點(前場或后場)。A隊主教練的決定是最終的且不可改變的。主裁判應將A隊主教練的決定告知B隊主教練。
只有當雙方隊員在場上的占位顯示他們都明白比賽從何處重新開始了,才由A隊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
17-13 舉例:
第4節,比賽計時鐘還剩44秒,進攻計時鐘還剩17秒時,A1正在他的后場運球,這時B隊一名隊員將球從罰球線延長線處拍擊出界。隨后:
(a) 準予B隊暫停。
(b) 準予A隊暫停。
(c) 先準予B隊暫停,緊接著準予A隊暫停(或順序反過來)。
解釋:
(a) A隊在其后場罰球線延長線執行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A隊應有17秒進攻時間。
(b)和(c) 如果A隊教練決定在其前場的擲球入界線處執行擲球入界,則A隊在其前場擲球入界線處執行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A隊擁有14秒進攻時間。如果A隊教練決定在他后場擲球入界,則A隊擁有17秒進攻時間。
17-14 舉例:
第4節比賽計時鐘還剩57秒時,A1執行2次罰球。在第2次罰球投籃時,A1 踩到罰球線被宣判了一次違例。此時,準予了B隊一次暫停。
解釋:
暫停結束后,如果B隊主教練決定重新開始比賽的擲球入界地點在:
(a) 該隊的前場擲球入界線處,B隊應擁有14秒進攻時間。
(b) 該隊的后場,B隊應擁有24秒進攻時間。
17-15 舉例:
第4節比賽計時鐘還剩26秒時,A1 已在A隊后場運球已達6秒,此時:
(a) B1將球拍出界。
(b) B1犯規,這是B隊該節全隊第3次犯規。
A隊被準予了一次暫停。
解釋:
暫停結束后:
在上述兩種情況中,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在他的前場擲球入界線處擲球入界,那么A隊應擁有14秒進攻時間。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在他的后場擲球入界,A隊應擁有:
(a) 18秒進攻時間。
(b) 24秒進攻時間。
17-16 舉例:
第4節比賽計時鐘還剩1:24時,A1在他的前場運球,B1拍擊球到A隊的后場,在那里,A隊任一隊員再次開始運球。這時,B2將球拍出A隊后場界外,此刻,進攻計時鐘剩余:
(a) 6秒進攻時間。
(b) 17秒進攻時間。
A隊被準予了一次暫停。.
解釋:
暫停結束后: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在他的前場擲球入界線處擲球入界,那么,A隊應擁有:
(a) 6秒進攻時間,
(b) 14秒進攻時間。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在其后場擲球入界,那么,A隊應擁有:
(a) 6秒進攻時間,
(b) 17秒進攻時間。
17-17 舉例:
第4節比賽計時鐘還剩48秒時,A1在其前場運球;B1將球拍擊到了A隊的后場,在那里,A2 再次開始運球。此時,在A隊的后場宣判了B2犯規,此犯規是B隊該節的第3次全隊犯規。此刻,進攻計時鐘還剩余:
(a) 6秒進攻時間。
(b) 17秒進攻時間。
A隊被準許了一次暫停。
解釋:
暫停結束后: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在他的前場擲球入界線處擲球入界,兩種情況下,A隊都擁有14秒進攻時間。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在他的后場擲球入界,兩種情況下,A隊都擁有24秒進攻時間。
17-18 舉例:
第4節比賽計時鐘還剩1:32時,A隊在其后場控制球已達5秒,發生了A1和B1相互用拳擊打,被取消比賽資格。在擲球入界執行前,準予A隊一次暫停。
解釋:
這兩個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罰則相互抵消。應由A隊在其后場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然而,暫停結束后,如果A隊教練決定在他的前場擲球入界,A隊應擁有14秒進攻時間。如果A隊教練決定在他的后場擲球入界,A隊應擁有19秒進攻時間。
17-19 舉例:
在第4節比賽計時鐘上還剩余1:29,進攻計時鐘還剩19秒時,A隊在其前場控球,替補隊員A6和B6在一起打架情況中,因進入比賽場地而被取消比賽資格。此時準予了A隊的一次暫停。
解釋:
這兩個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罰則相互抵消。暫停結束后,比賽應在A隊前場最靠近打架發生時球所在位置的地點的最近界線處擲球入界重新開始,A隊應擁有19秒進攻時間。
17-20 舉例:
第4節比賽計時鐘上還剩1:18時,判給A隊在其后場擲球入界。此時,A隊被準予一次暫停。暫停后,A隊主教練決定在他的前場擲球入界線處執行擲球入界。執行擲球入界前,B隊主教練請求一次暫停。
解釋:
A隊主教練在其前場執行擲球入界的最初決定是最終的和不可撤銷的,并且在同一個比賽計時鐘停止時段內不能被改變。即使是A隊主教練在第1次暫停后又請求了第2次暫停,那個最初的決定也依然有效。
17-21 陳述:
除第1節之外的所有各節和所有各決勝期開始時,擲球入界應在記錄臺對側中線的延長線執行。擲球入界隊員應該兩腳騎跨中線。如果擲球入界的隊員發生了擲球入界違例,應將球判給對方隊員在中線延長部分擲球入界。
然而,如果比賽場地內直接在中線上發生了一起違犯,應在前場最靠近中線的地方執行擲球入界。
17-22 舉例:
在一節的開始時,擲球入界隊員 A1 在中線的延長線發生了一次違例。
解釋:
應將球判給B隊在原擲球入界地點擲球入界,比賽計時鐘上顯示10:00,進攻計時鐘顯示24秒。執行該擲球入界的隊員應有權將球傳向比賽場地上的任何地點。交替擁有箭頭的方向應反轉,指向 B 隊。
17-23 舉例:
在一節開始時,擲球入界隊員A1在中線的延長線部分將球傳給A2,球觸及A2后,從A隊的:
(a) 前場出界。
(b) 后場出界。
解釋:
應由B隊在最靠近球出界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在:
(a)在B隊的后場擲球入界擁有24秒進攻時間。
(b)在B隊的前場擲球入界擁有14秒進攻時間。
當A2觸及了球時,A隊擲球入界結束。交替擁有箭頭的方向應反轉,指給B隊的進攻計時鐘上顯示的14秒。
17-24 舉例:
在賽場上的中線處可能發生下列違犯:
(a) A1使球出界。
(b) A1被判一起進攻犯規。
(c) A1被判一起帶球走違例。
解釋:
以上所有情況,應判給B隊在其前場最靠近中線的地方擲球入界,B隊應擁有進攻計時鐘上顯示的14秒。
17-25 陳述:
源于一起違反體育運動精神的犯規或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的擲球入界,應總是在球隊前場的擲球入界線處執行。
17-26 舉例:
第1節和第2節的比賽休息期間之間,宣判了一起 A1 對 B1 的違反體育運動精神的犯規。
解釋:
第2節比賽開始前,應由 B1 執行2次不占位的罰球。比賽應由B隊在其前場擲球入界線處擲球入界重新開始。B隊擁有14秒進攻時間。交替擁有箭頭的指向保持不變。
17-27 陳述:
在一次擲球入界中,下列情況可能出現:
(a) 擲入的球越過球籃時,被任一隊隊員伸手從下方穿過球籃觸及。
(b) 球卡在籃圈和籃板之間。
17-28 舉例:
擲球入界隊員A1傳出的球越過球籃上方時,被任一隊隊員伸手從下方穿過球籃觸及。
解釋:
這是一起干擾違例。比賽應由對方隊在罰球線的延長線擲球入界重新開始。如果防守隊發生違例,進攻隊不得分,因為球不是從比賽場地的界內區域擲離手的。
17-29 舉例:
擲球入界隊員A1將球傳向B隊的球籃,球夾在籃圈和籃板之間。
解釋:
這是一起跳球情況。應采用交替擁有程序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A隊擁有擲球入界權,則應由A隊在他前場端線籃板旁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A隊擁有14秒進攻時間。
如果B隊擁有擲球入界權,則應由B隊在他后場端線籃板旁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B隊擁有24秒進攻時間。
17-30 陳述:
當球置于擲球入界隊員可處理球時,該隊員不可將球反彈使球接觸場內區域,隨后在球觸及了或被在賽場上的另一名隊員觸及之前再次接觸球。
17-31 舉例:
擲球入界隊員A1反彈球使球觸及:
(a) 場內地面。
(b) 場外地面。
隨后,A1 再次抓住球。
解釋:
(a) 這是 A1 擲球入界違例。在球離開A1的手,并且接觸了場內地面后,在球觸及了或被賽場上另一隊員接觸之前,他不得接觸球。
(b) 如果A1 在反彈球和再次抓住球之間移動的總距離不超過1米,A1 的行為是合法的,5秒球離手的限制應繼續。
17-32 陳述:
在擲球入界中,擲球入界隊員不應在球擲出后,使球觸及界外。
17-33 舉例:
擲球入界隊員 A1 在他的:
(a) 前場。
(b) 后場。
將球傳給A2,但球未觸及在賽場上的任何隊員出界。
解釋:
這是A1擲球入界違例。比賽應由B隊在原擲球入界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如該擲球入界的地點是在B隊的:
(a) 后場,則擁有24秒進攻時間。
(b) 前場,則擁有14秒進攻時間。
17-34 舉例:
擲球入界隊員 A1 將球傳給 A2,A2接到球時一只腳正觸及界線。
解釋:
這是 A2 使球出界違例。應由B隊在最靠近A2觸及界線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
17-35 舉例:
A1 在邊線處執行擲球入界,該擲球地點:
(a) 在他的后場靠近中線處,他有權將球傳到球場的任何地點。
(b) 在他的前場靠近中線處,他只有權將球傳到他的前場的同隊隊員。
(c) 在中線的延長線,在開始一節的比賽時,他有權將球傳到球場的任何位置。
A1 持球在手,并側向移動了正常的 1 步;因此,他改變了他原來所在的前場或后場的位置。
解釋:
所有情況中,A1 的舉止是合法的。A1 保持他最初的擲球入界位置,并有權根據他最初的狀態將球傳到前場或后場。
17-36 陳述:
在一次成功的投籃或最后一次罰球成功后,執行擲球入界的隊員可以沿其端線側向和/或向后移動,并且可以將球在位于端線后的同隊隊員之間傳遞,但是該擲球入界的過程不得超過5秒。在擲球入界中,當防守隊被判非法干擾擲球入界違例,并因此重新擲球入界時,這個規定也依然有效。
17-37 舉例:
第2節中,在對方隊員最后一次罰球成功后,A1 雙手持球在其端線處執行擲球入界。在球擲過界線前,B2 伸手越過了界線。
解釋:
這是B2擲球入界違例。應重新擲球入界。任一A隊隊員應保持他在擲球入界球離手前,可沿端線移動或傳球給同隊隊員的權利。
17-38 舉例:
在對方隊員的成功投籃后,A1手中持球在其端線處執行擲球入界。A1將球擲到賽場上后,發生了 B2在靠近端線處‘腳踢球’。
解釋:
這是 B2腳踢球違例。比賽應由 A 隊在端線處(直接位于籃板后面的地點除外)擲球入界重新開始。因為,B2的腳踢球違例是發生在擲球入界后,則 A 隊擲球入界隊員在擲球到賽場上之前,無權從指定的擲球入界地點沿端線移動。
17-39 舉例:
第 1 節中,在對方隊員的成功投籃后,A1手中持球在其端線處執行擲球入界。A1將球傳給同在他端線后的 A2。B2伸手越過界線并觸及了該傳遞中的球。
解釋:
就此延誤比賽的行為,應給 B2一次警告。對 B2的警告也應通知 B隊主教練員,并且該警告應對所有的 B 隊球員在比賽的剩余時間內出現的類似行為均適用。應再次執行該擲球入界。
17-40 舉例: 在對方隊員的成功投籃后,A1手中持球在其端線處執行擲球入界。A2從其端線后的界外跳起,并在空中時抓住了 A1擲球入界離手的球。之后:
(a) A2將球傳回給仍在其端線后界外的 A1。
(b) A2將球傳給在賽場上的 A3。
(c) A2落回其端線后的界外。
(d) A2落到賽場上。
(e) A2落到賽場上,并將球傳回給仍在其端線后界外的 A1。
解釋:
(a) , (b) 和 (c) A 隊的這個“擲球入界”過程是合法的。
(d) 這是 A2的擲球入界違例。
(e) 這是 A2的擲球入界違例。
17-41 陳述:
在擲球入界時,除擲球入界隊員外的其他隊員,均不得將他們身體的任何部分越過界線。
17-42 舉例: 第 3 節,進攻計時鐘上顯示 21 秒,判由 A 隊在其后場擲球入界。擲球入界隊員 A1手中持著球時,B1伸手越過界線。
解釋: 這是 B1對擲球入界違例。應再次執行 A 隊擲球入界。A 隊應享有進攻計時鐘上顯示的 24 秒。
17-43 舉例:
第 3 節,判由 A 隊在其前場擲球入界。擲球入界隊員 A1手中持著球時,B1伸手越過界線,此時,進攻計時鐘上顯示:
(a) 7 秒。 (b) 17 秒。
解釋:
這是 B1對擲球入界違例。應重新執行 A 隊擲球入界。A 隊應享有進攻計時鐘上顯示的:
(a) 14 秒。
(b) (剩余)17 秒。
17-44 陳述:
在一起技術犯規導致的罰球后,應在最靠近技術犯規發生時球所在位置的地點執行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除非有一起跳球情況或是在第1節比賽開始之前。
如果是宣判了防守隊一起技術犯規,而進攻隊在其后場執行擲球入界時,應擁有24秒進攻時間。如果在其前場執行擲球入界,進攻計時鐘應按下列原則復位:
·如果進攻計時鐘.上顯示14秒或更多,進攻計時鐘應從停止處連續計算。
·如果進攻計時鐘.上顯示13秒或更少,進攻計時鐘應復位至14秒。
如果是宣判了進攻隊一起技術犯規,那么進攻隊應擁有進攻計時鐘上剩余的時間,無論擲球入界是在前場還是后場執行。
如果在同一個比賽計時鐘停止的時段中,準予了一次暫停,又宣判了一起技術犯規,先執行暫停,之后再執行技術犯規的罰則。
在一起違反體育運動精神的犯規或一起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導致的罰球后,應在該隊前場的擲球入界線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進攻計時鐘上剩余14秒。
17-45 舉例:
當A2在他的:
(a) 后場。
(b) 前場。
運球時,A1被判一起技術犯規。
解釋:
B隊任一隊員執行一次不占位的罰球。在兩種情況中,比賽由A隊在最靠近因為技術犯規導致比賽中斷的地點擲球入界,A隊應擁有進攻計時鐘上的剩余時間。
17-46 舉例:
當A2在他的:
(a) 后場。
(b) 前場。
運球時,B1 被判一起技術犯規。
解釋:
A隊任一隊員執行 1 次不占位的罰球。比賽由A隊在最靠近因為技術犯規導致比賽中斷的地點擲球入界,如果該擲球入界地點在其:
(a) 后場,則擁有24秒進攻時間。
(b) 前場,如果進攻計時鐘顯示14秒或更多,則擁有進攻時鐘的剩余時間;如果進攻計時鐘顯示13秒或更少時,復位至14秒。
17-47 舉例:
第4節,比賽計時鐘還剩1:47時,A1 在其前場運球,被判一起技術犯規。此時A隊被準予一次暫停。
解釋:
暫停后,B隊任一隊員執行一次不占位的罰球。比賽由A隊在最靠近因為技術犯規導致比賽中斷的地點擲球入界,A隊應擁有進攻計時鐘上顯示剩余的時間。
17-48 陳述:
在第4節或每一決勝期的比賽計時鐘顯示2:00分鐘或更少時,如果宣判了進攻隊一起技術犯規,并準予了該進攻隊一次暫停;如果擲球入界在后場執行,進攻隊應擁有進攻計時鐘上剩余的時間。如果擲球入界在其前場擲球入界線處執行,進攻計時鐘應按如下復位:
·如果顯示14秒或更多,進攻計時鐘應顯示14秒。
·如果顯示13秒或更少,進攻計時鐘應從停止處連續計算。
17-49 舉例:
在第4節比賽計時鐘上還剩1:45時,A1在其后場運球并被判一起技術犯規。此時,A隊被準予一次暫停。
解釋:
最遲在該暫停結束時,A隊主教練應將擲球入界的地點(前場或后場)告知主裁判員。在該暫停結束后,由B隊任一隊員執行 1 次不占位的罰球。比賽應由A隊在其主教練決定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擲球入界的地點是其前場的擲球入界線處,如果進攻計時鐘.上顯示14秒或更多時,A隊應擁有14秒進攻時間。如果進攻計時鐘上顯示13秒或更少,A隊只擁有進攻計時鐘上剩余的時間。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擲球入界的地點是在其后場,A隊只擁有進攻計時鐘上剩余的時間。
17-50 舉例:
在第4節比賽計時鐘上還剩1:43時,A1在其后場運球并被判一起技術犯規。B隊任一隊員執行一次不占位的罰球。此時,A隊被準予一次暫停。
解釋:
最遲在該暫停結束時,A隊教練應將擲球入界的地點(前場或后場)告知主裁判員。比賽應由A隊在其教練決定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擲球入界的地點是其前場的擲球入界線處,如果進攻計時鐘.上顯示14秒或更多時,A隊應擁有14秒進攻時間。如果進攻計時鐘上顯示13秒或更少,A隊只擁有進攻計時鐘上剩余的時間。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擲球入界的地點是在其后場,A隊只擁有進攻計時鐘上剩余的時間。
17-51 舉例:
在第4節比賽計時鐘上還剩1:47時,A1在其后場運球,B1拍球出界。此時,A隊被準予一次暫停。隨即,A1被判一起技術犯規。
解釋:
最遲在該暫停結束時,A隊主教練應將擲球入界的地點(前場或后場)告知主裁判員。在該暫停結束后,由B隊任一隊員執行一次不占位的罰球。比賽應由A隊在其主教練決定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擲球入界的地點是其前場的擲球入界線處,如果進攻計時鐘.上顯示14秒或更多時,A隊應擁有14秒進攻時間。如果進攻計時鐘上顯示13秒或更少,A隊只擁有進攻計時鐘上剩余的時間。
如果A隊主教練決定擲球入界的地點是在其后場,A隊只擁有進攻計時鐘上剩余的時間。
17-52 舉例:
第 4 節,比賽計時鐘上顯示 58 秒,在 A1的后場:
(a) B1故意腳踢球。
(b) B1對 A1犯規,這是 B 隊該節的第 3 次全隊犯規。
(c) B1拍球(從 A 隊的后場)出界。
進攻計時鐘上顯示 19 秒,準予了 A 隊一次暫停。
解釋:
A 隊主教練員應決定,比賽是在其前場的擲球入界線還是在其后場擲球入界重新開始。
在所有的情況下,如果 A 隊在其前場的擲球入界線處擲球入界,A 隊應擁有 14 秒進攻時間。
(a)和(b) 如果在其后場擲球入界,A 隊應擁有 24 秒進攻時間。
(c) 如果在其后場擲球入界,A 隊應擁有19 秒進攻時間。
17-53 陳述:
無論何時,球進入球籃但該投籃或該最后一次罰球無效,應在罰球線的延長部分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
17-54 舉例:
正在做投籃動作的 A1發生了帶球走違例,隨后球中籃。
解釋:
A1的中籃應不計得分。應判給 B 隊在其后場罰球線的延長部分擲球入界。B 隊應擁有 24 秒進攻時間。
17-55 舉例:
A1 嘗試一次投籃。球在飛行的下落過程中,被 A2觸及,隨后球中籃。
解釋:
A1 的中籃應不計得分。應判給 B 隊在其后場罰球線的延長部分擲球入界。B 隊應享有進攻計時鐘上顯示的 24 秒。